开门搞教育 助力攻坚战
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而全盘活,以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能有效促进社会风气的正向转变,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4月25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党支部会同办公厅秘书一处、研究室、农林科学院园艺所、永宁县杨和镇观桥村等7个党支部联合开展“开门搞教育·助力攻坚战”主题党日活动,融入基层、改进作风,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各级党组织在稳增长促发展六大攻坚战中展现机关担当、彰显基层作为。
2024年,农工委领导同志在开展“两个联系”中,了解到永宁县观桥村灌渠淤积严重,群众淌水难问题十分突出,协调争取自治区财政灌区砌护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50万元予以解决。党员干部们实地考察了观桥村农渠砌护项目情况,目前,已完成主渠砌护2300米,农毛渠砌护7000米,修筑过路涵洞12个,修建41个农口和1处尾水项目,极大改善了渠道输水节水效率,带动冷凉蔬菜和特色林果业发展1000余亩。
参观永宁县杨和镇观桥村农渠砌护项目
“今年,自治区将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8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3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15万亩,力争到2027年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农工委支部党员将2025年农业农村政策汇编送到农民手中,同志们说群众话、唱百姓曲、谈民生理,为群众讲解最新“三农”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在杨和镇东全村,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专家现场解答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的技术问题,手把手为农户传授种植小麦、玉米、果树以及养殖水产品的实用操作和管理经验。在“面对面”答疑结束后,党员干部给农民群众留下微信和电话号码,表示回到机关后还要和农民群众“常来常往”。
融入基层,不在一朝一夕;服务基层,贵在长长久久。做好联系基层的“下半篇文章”,关键在于始终保持机关与基层的紧密联系,始终建立干部与群众的深厚情感。党员同志们表示,决不能来到农村是一个样,回到机关又一个样,要始终坚持扑下身子、放下身段,使大兴调研之风、大兴实干之风成为常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们参观了永宁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亲身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具体实践。大家深刻认识到,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一环,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要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切实反映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
参观永宁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观摩了观桥村党支部建设工作后,党员干部们表示,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基层需求,扎实开展“三下三帮”活动,持续推动力量、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下沉,助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下沉工作机制,在一线知基层冷暖、懂基层工作、向基层学习、为基层服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刘福龙)